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嘉靖小首辅 > 第三十七章 问策

第三十七章 问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陈迪举起酒杯道:“卑职此去台州赴任,主要的任务就是抗倭。还请三位能够帮我。”

四人之中,俞大猷是正三品武官,戚继光是正四品武官,唐顺之是正六品文官。明代重文轻武,陈迪这个正四品文官在身份上并不低于俞大猷和戚继光,何况他还挂着兵部侍郎衔?他自称“卑职”是因为对三人的敬仰。

俞大猷丝毫不给陈迪留情面,他哈哈大笑道:“抗倭?陈大人你好大的口气!打仗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抗倭?倭寇可不是好打的!我也早听说你在河南带着几百义民平了几万反民的事。依我老俞看,不过是运气好些罢了!再说那些个反民,说白了就是饿的走不动道的老百姓。倭寇却截然不同,个个都会刀法。。。。。。”

俞大猷不愧是身经百战的人,仅仅是听说就猜出了陈迪当初能解怀庆府之围的原因。

唐顺之虽看不上俞大猷的鲁莽,却也不否认俞大猷的观点:“俞大人所言不虚。兵者,国之大事也!陈大人年纪轻轻,若是做个太平地方官嘛倒也罢了,去那台州那倭患重地,你一无实战经验,二无对兵法的见解,还是不要过度干预军事的好!”

兵部左侍郎蒋光对陈迪的事情颇为上心。?? ≠他直接六百里加急将调令分送山西和山东。没多少时日,戚继光和俞大猷便入了京。

既然帮手们都已经入了京,那陈迪自然该和这几个人认识一下。

陈迪主动在顺天府中的鸿宾楼设宴,款待戚继光、俞大猷、唐顺之三人。

四人一入席,陈迪就知道了自己说的话是有多对。本事大的人,脾气自然也大!

先说这位唐顺之唐主事,今年三十多岁,一脸儒雅之气。他是军事理论家一类的人物,虽然没有亲自领兵作战,却对兵法有着很深入的研究。

戚继光倒是没有说话。

陈迪微微一笑:“唐大人说我对兵法不了解,我可不同意。”

唐顺之道:“哦?陈大人年纪轻轻,依我看应该在做官前一直苦攻四书五经吧?至于兵法?”

陈迪收敛笑容,直接背起了后世某伟人的军事思想:“兵法,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种最为实用。第一,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第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第三,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最重要之事,绝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第五,要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第六,尽可能避免打消耗战。第七,不打无准备之仗、无把握之仗。第八,集中优势兵力,大胆迂回包抄敌人。。。。。。”

这位唐主事虽在兵部,却不是严党。而且他很看不惯严嵩的人把持兵部的各个重要职位。对于陈迪这个严嵩的干儿子,唐顺之只将他视作毫无廉耻之心的媚上者。

再说山西大同卫的都指挥佥事俞大猷。他跟唐顺之虽是差不多年纪,气质却完全不同。如果说唐顺之是儒雅,那俞大猷就是粗鲁了!再加上俞大猷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看上去简直就是个活土匪。

俞大猷自幼从军,过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在福建,他和倭寇血战八年。在大同卫,又跟蒙古各部打了几年,天天刀光剑影的,他才不把陈迪这个十四岁的少年放在眼里呢。

不过俞大猷虽然战功赫赫,却因为不怎么会跟上司相处,一直不得重用。

戚继光正是十七岁的青涩年龄。他是蒙祖荫得的指挥佥事职务,并无实战经验。他倒是对陈迪这个十三岁就得了殿试二甲头名的少年英才颇为仰慕。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