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235章 你已经死了

第235章 你已经死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相对于英法两国的潜艇来说,“鲸鱼”号的一大创举在于使用了使潜艇能在前进中下潜而保持纵向稳定的升降舵。

这项技术很有意义,被认为是潜艇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有意思的是,这项技术并不是海参崴造船厂研发的,而是从美国“芬尼亚兄弟会”获得的。

乔治更不急。

海参崴造船厂制造了一艘潜艇,给了乔治一个巨大的惊喜。

乔治不知道潜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但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潜艇就已经成功应用于实战,并且在战场上取得战果。

1864年2月17日夜,南军潜艇“亨利”号用水雷炸沉北军战舰“豪萨托尼克”号,这是潜艇的第一个战果。

有乔治的16字方针在,不管荷兰人来多少,杨科夫都有信心把荷兰人拖垮,生吞活剥。

“告诉李沙,随时准备退往山区,荷兰人如果发动进攻,我们就撤退。”

杨科夫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荷兰人如果要占领亚齐,那就占好了。

“亚齐的民众呢?”

安东诺夫担心兰沙的惨案,在亚齐重演。

几乎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同时,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潜艇的研究。

1863年,法国建造了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潜水员”号潜艇,该艇长42.67米,排水量420吨。

186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航速6节,续航力约80海里。

1880年9月,连清帝国都建成了第一艘潜艇“水下机船”。

海参崴造船厂制造的“鲸鱼”号潜艇排水量只有120吨,和“鹦鹉螺”号一样使用蓄电池作为动力,航速4节,续航力约为30海里。

“愿意随我们离开的就跟我们走,不愿意离开的,就随便他们。”

杨科夫根本没把亚齐人的生命放在心上,俄罗斯并不缺人。

相对于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来说,一年三熟的亚齐堪比天堂。

要是让那些善于耕种的华人经营亚齐的这些种植园,杨科夫都不需要扩张,仅亚齐一地的土地,就可以为海参崴提供充足的原料。

这事儿也急不得,总得先把荷兰人打疼了,才能让荷兰人接受这个现实。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