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八十三章 针对性调伏

第五百八十三章 针对性调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就有点文学色彩了,上师精通汉藏两种语言,但我没想到,他修辞手法也用得非常好。

“修心的方法应该是不紧不松,希望大家对三宝应该生起信心,特别是对自己的根本上师要作猛厉祈祷:祈祷上师您心中的智慧完全融入我的心间,愿我将来能弘法利生,请好好地加持我的相续。这样,哪怕是一刹那祈祷自己的传承根本上师,上师的大悲加持也会对我们有很大的意义。”

修上师瑜珈的目的,就是要获得上师的加持力,但需要能够将自己与上师融入一体。如果有分别心,就无法融入了。

“分别念犹如空中的云雾漫无边际,也像无有阻挡不断下流的河水一样连绵不绝,如是我们不应追随未来的分别念,而应自然安住于当下内心之本性。分别念,犹如空中鸟迹或平原上豺狼的脚印,既寻觅不到,跟随它又有何义?也如梦中的买卖,虽然有时赢利、有时亏本,但这都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要全部断尽这些无实义的分别念,就必须观察自心,然后自然安住。”

这只是在观念上的改变,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实现。

美女与权势,可以说是吸引男人最大的诱惑,如果这两者的诱惑抵御了,其它的东西,就很难干扰你的心了。

“我们听闻到佛法之后,应该依止寂静的地方来修持善法。萨迦班智达说:性格恶劣的人住在寂静的地方也暴躁凶猛,犹如森林当中的猛兽;若能调伏自己的相续,住在大城市里也是堪能温和。因此希求得到佛果的人,首先应好好地闻法,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生起修行的功德。”

这与我看过的一部文学作品的比喻有点相似,说一个烦恼炽盛的人,如同一头困兽。

“如果我们没有调伏自己的心,那即使长时修持,也不会得到太多的利益。对于痛苦不愿意接受,而对安乐则强烈地执著,在安乐当中放逸度日,这种希求安乐和舍弃痛苦的分别念一直在不断地涌现,我们作为修行人应断除这种分别念。正在痛苦的时候,最好安住在空性的境界当中,如果做不到,就修持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这样一来,痛苦也就变成了产生功德的因。若我们不能转为道用,则一切痛苦和安乐都会成为修道的障碍。”

这个道理,我估计人人都有体会和观察。有时候某一种痛苦结束了,自己觉得轻松安乐,但另一种痛苦可能会接踵而至。如我想只要心脏病治好了,那其他的病不要紧;但在头痛的时候,又以为此实在是一大痛苦,若我的头痛好了,另外一个病也不要紧。实际上,我们面临的往往是这种情形,自身上一种病痊愈了,接着又产生另外一种病,这样不断地遭受各种痛苦。

“若自己的分别念如风起云涌越来越增上,就好像连整个虚空界也无法容纳,但只要我们以观察的智慧去断除它,那分别念在刹那间将全部消失无踪。作为一个大修行者,当他一开始观察自心时,所有的分别念就都融入于心的本性虚空当中,一切烦恼也就消于法界。”

作为方法,观察自心,就可以断除分别。这一点,有点像禅宗中看自己的心,法门大致差不多吧。

“心如幻化的军队,与这个幻化的军队对垒的时候,希望大家不要畏惧,应充满信心,因为它本无自性。如果没有调伏自心,则在三界中会感受无量痛苦,而今生又像闪电非常短暂不可靠,所以希望大家再也不要往后拖延,应该尽快去行持。如果心中存有世间八法,这样仅在表面上修持正法、持守戒律或是具有一定的智慧,那实际上并无太大意义,所以我们应当一心一意地观察自己的心。若自心不能安住,就注视释迦牟尼佛的心间,若产生昏沉,就往上观他的肉髻,在大手印当中,也有观文字或标帜,这样观想佛在心里面,就容易调伏自己的心。”

这就很具体了,这就是师父领进门。如果我们观佛时出现分别心,几种具体情况的调伏与对治,都有操作办法了。

“我们的心就像是恶狗一样,无论怎么喂养善待它,它都会伤害我们。但如果我们用菩提心来摄持,观想代受所有众生的痛苦,并将功德和安乐回向,这样一次的修法也可以积累千百万劫的资粮并可减轻自己的痛苦。”

我再次听到他强调菩提心,所以说,菩提心是修法的基础,一点也不为过。

“整个世间上,希求安乐和厌离痛苦的分别念,乃至我执未尽之前始终没完没了。根登群佩大师说:乃至小蚂蚁在内的所有动物,都是为了自己的利乐而奔波。所以我们不要再等待,不要想我明年、后年再修学,现在就立即要开始调伏自己的心。”

当然,以我有限的知识,我也知道,我们的心狡猾多端,不可能从外面来调伏它,自己应该观察心的本性,然后在没有任何希冀和疑惑的境界中安住。我们应约束自己的心,不要去希求今生当中的世间八法,成天追求财产,天天生起各种贪心,这样并没有很大的必要,应经常使心安住在一个善法当中。

“我们狂乱的心就好比熊熊烈火、飞卷的狂风、海中的波涛或是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直接制止和对抗它则是困难重重,让它自然停止也不可能,所以我们应该依靠种种的善巧方便来对治自己的心。”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