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一十二章 繁忙的庙会

第五百一十二章 繁忙的庙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老板,这家伙,公务员们,岂不是放不了假了?”

“放什么假?在外地的,可以请假,比如不是大理人的,可以回去,随你自愿。但凡大理籍的公务员,一个也不能走,还要天天加班。你们没到城里去,那城里,从车站码头到机场,沿途都是交通指示,还有各种宣传标语。机场到庙子的公路,沿途的清洁整治,所有房子都刚刷过漆的,景观大道嘛,起码得有看相。”

“这不是大家过不成年了?”

这有个需求问题。如果

进庙后再烧,一是估计庙子不让带进去,二是里面香炉少,容纳量有限。而在外面公开烧香,所有外地来的人,都会跟着前面的游客,入乡随俗,就买来烧了。让消费行为更为便利,是促进消费的一个办法。

我原来在北京时,对于挑选门面,专门请教过王班长。他有个理论,就是便利化理论。按他的说法,如何让客人更便利地进入店内,就生意成功的第一步。

比如就在街边开门面,越接近人行道越好。其实做早点的、摆摊的,早就无意识中利用了这个规律。尽量把摊位支出来,支到客人逛街步行伸手可及的地方,生意效果就会明显好起来。

所以,餐饮和小摊点出店经营,成了普遍现象,这就是生意的规律。这也是城管,与商贩发生冲突最多的地方。

老板又点了根烟,喝茶时的声音很大,显示出主人家的随意与淡定。“我在这里生活的人,也懂一些,旅游区的庙子,卖香是一门固定的生意。如果庙子同意进去烧香,那进入的人肯定少了。毕竟又占地方又有空气问题。原来有人还提过,烧头香的拍卖价格问题,这也被制止了。”

“什么意思?什么叫烧头香?”小胡不太理解,这只能说他太年轻。

我解释到:“有些庙子搞春节庙会,利用人们求吉利的心态,在正月初一子时那一刻来临时,选出第一批人在庙子里给菩萨上香,当然是价高者得。按我所知道的行情,有的庙子,头香的价格高到十多万一柱香,当然,这钱也是庙子得了的。”

“那不是做生意吗?庙子干这事?”小胡还是不太理解。

“谁不做生意?不做生意的庙子有几个?”万老师教育到:“这庙子不搞头香,说明还是个保持戒律的好庙子,见性师毕竟还坚持了原则。我所知道的,去过的,好多所谓香火旺盛的大庙子,都有这个节目,收入还不少呢。”

当年王班长说:“如果是街边商铺,哪怕有一个门坎都要锯掉,一个台阶都不能有。客人多跨一步,你的生意就少做一成。”这就是消费便利化原则的生动实践。

这个庙会,不收任何门票,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收门票,不仅降低了效率和旅游体验,并且让人感觉到完全商业化的感觉,缺少了宗教意味了。庙子大门之内,无任何商业活动,保持了宗教特点,让这次庙会区别于其它地方。

这事,原来有些地方犯过错误,有的为了收门票,把围墙将庙子一围,不仅吓跑了游客,也赶跑了和尚。明成师就是这种事件的受害者,与地方某些势力,搞得两败俱伤。

将消费便利化,充分利用宗教的号召力,反而会引来更多的游客。我想,万老师那学生,虽然不是这次活动的主事者,但他肯定明白这个道理,肯定给过领导建议。

我们在店子闲聊期间,看到许多政府的车辆,还有警车,还有拉物资的车子,来来往往。比如交通标志与引导牌,比如告示及介绍广告,正在热火朝天地安装。

“那我原来在江西,那庙子也算是有名气的,怎么过年没这么热闹呢?”小胡显然是被这种商业气氛震撼了,还有点不相信。

万老师说到:“你是说云居寺?与其说它是寺庙景点,不如说它是佛教道场。与其说它香火旺,不如说它法鼓响。学佛的与迷信的,各有不同,你懂了?”

小胡这才点点头,大概明白了这二者的区别。他说到:“对啊,那地方游客不多,也没卖门票,但全国各地去的僧人及居士很多,但都是正经学佛的人。”

这事经历过,小胡应该更成熟了吧。我接着问老板:“你所说的两说,才只一说嘛。”

“嘿嘿,那些外面来的,卖香的,有的没经验。其实,在外面场地烧香,面积大,香炉多,游客来了,也喜欢跟风做事,都要卖些烧的,说不定,销售量还更多些。”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