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偶然性跳变

第四百八十八章 偶然性跳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管理学上,有基于条件过程和目标的分析框架。你有什么样的条件,通过优化过程,能够达到最有可能的结果,这就是管理的决策。

我们的条件是什么?按理来说,我们具备了修行的必备条件。古人说“法侣财地”,法,我们毕竟都是有一定思辨能力的人,也大概知道佛教经典的含义,应该说,走偏的可能性不大。况且,不论从见性师还是法露师的品性及学养来说,都算是高出我们一头的,我们可以说,在这方面风险不大。

所谓侣,就目前我们这三人来说,都具备起码的怀疑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码我们出庙子后,还能够坚持日中一食,说明我们三人的互帮互助,是有条件的。更何况,妍子,刘大哥,文大姐,都算是我的侣,也是有一定条件的。

财就不用说了,我们三人,都算是不太愁钱的人。不必为了生计而奔波。我还有余全做慈善,也算是佛教中的加行。

地,就是环境,我们能够留在这个虚老和尚重新开辟的道场,也算是比较好的选择了。

“说白了,我们都只是想试试。”我感叹到:“我们是从实用主义出发的,在没看到实际效果之前,我们不会真信。”

他们当然知道我在说什么,这么长时间的沉默,我们三人其实都在思考同一件事情。

“我承认,庄老师,我就是试试。”万老师说到:“这里面隐藏着三个问题。第一,有没有终极的道,这个问题,在没看到之前是不能肯定的。第二,即使有,我们能不能悟道,如果我们自身无法看到它,那它即使有,也对我没有收益。第三,悟道后,对人生有什么作用。如果不能给人生以革命性的改变,悟道也没有意义。”

哲学老师的思路和逻辑是清晰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含义,层层递进。他所说的革命性的改变,与我思考的人生跳变的惊喜,如出一辙。

“这里面有一个逻辑矛盾”小胡强调到:“有没有道,号称悟了道的人,告诉我们,道是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那么,就没办法确认了。难道,我们要不顾一切地追求一个无法确认的东西?况且,我身边接触的人,没一个人说自己真正悟道了,不知道他们是谦虚,还是怕我们求证,总之,没一人给出肯定的答复,叫我信谁呢?”

以上是条件。过程呢?我们有一个谨慎的决策,在怀疑没消除之前,我们不轻易尝试,虽然慢了点,但保证了安全。就像管理工厂,如果为了短期的利润赶工期,忽视了安全,忽略了必要的检查和操作程序,最终是要吃大亏的。

从学习到实践,从怀疑到信任,这个过程,应该是比较稳妥的。

那么,我们在犹豫什么呢?结果。对,成道的结果,太高大了,我们不要说摸着它,就是看到它,都做不到。甚至,连想象它,都很困难。我怕我们摸不到果子,空耗一生。

一般管理学,要求目标与条件相适应。最好的目标是:跳一跳、够得着。这样,大家都会去跳,毕竟那苹果大家不仅能够看见,还有可能得到。

我在部队训练时,班长很会使用这种方法。最开始让你一口气做两百个俯卧撑,新兵是不可能达到的。但他最开始让你先做二十个,做到了,就可以休息,这容易通过努力,让大部分人达到,于是大家训练的热情就高涨了。

对啊,“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要说语言,连思考都不允许,怎么让人相信呢?

“有没有道无法确认,有没有悟道的人,无法确认,我们总不能把古人书拿来深信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不对?”万老师继续补刀:“况且,即使有道,我们自己能不能悟,也有个逻辑悖论。要悟道,就得深信因果,我没有看到因果,却让我绝对相信,这就是迷信。我没有悟道,却让我绝对相信有个道,还必须以这个迷信为基点,才能有后来悟道的可能,这就是个悖论。用迷信的方法求证真理,是不是有点不通顺?”

所谓深信因果,当我们没有判明因果时,让我们迷信,这恰恰还是最基础的功课,我们这些有怀疑和思辨精神的人来说,是很困难的。

我也发表了我对第三个层次的看法:“悟道后,对人生是否有跳跃性质的变化,这个也不好确定。古人说过三句话,来形容悟道前、修行中、悟道后的世界。最开始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中间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悟道了,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最先与最后的状态,既有区别,难道这种区别小到这种层度,连语言与判断都没变化吗?如果变化不是革命性的,只是细微感觉的区别,那么,用一生的努力,追求这点区别,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怀疑着前途,那么,就难以迈开脚下的第一步。我们期盼着收益,但看到走在前面的师兄们,并没有明显的人生变化,所以,没有明显的奖励效应,我们的动力是不足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