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零九章 百年大变局

第四百零九章 百年大变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的回答很长,但初心伟大。他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美国也是人,人性相同,所以基本规律相似。

但不同的是,美国已经发展到高级阶段,他想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其市场的规律。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

他引用这句话,表明了他曾经是受过传统教育,并熟知老毛的。

他成长的年代,跨越了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几道坎,思维的方式虽然很触及根本,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他所受教育的特点。每个人不可能完全超越自己的时代,尽管他是最聪明的人。

的确,我在温州时就听说,有几波次,温州炒房的大妈们,在成都吃了亏,听说过许多分析,他的结论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成都已经实行了城乡一体化,只要政府愿意,用石灰画个框,就可以建房子,住在温江与成都市没有区别,这种地租级差不明显的城市,炒房是要吃亏的。”

级差不明显,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对成都的评价。

“成都平原历史以来,就是富庶为名,并且近代未经历过毁灭性战争,所以,中心城区与周边郊区,公共资源都很好,服务和消费水平都差不多。以重庆为例,以解放碑为中心,半径每增加一公里,地皮价格就完全不同。但在成都,没这现象,有时距离中心区两公里甚至五公里的地方,地皮价格都没多大差异。所以,他摊了大饼,你怎么炒?物以稀为贵,它的土地几乎是无限的,你怎么抬价?”

垄断稀缺地段的房屋供给,是温州炒房团惯用的手法。但成都根本就没有什么稀缺珍贵地段的概念,就没办法操作了。

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半个政治家。他曾经对他的一个兄弟,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的王总说过:“有钱和有名,在中国,你只能选择一个。”

这个说法,透露出他政治上和社会上的敏感性。其实,冯总本人所办的公司,基本上没有中国市场活动了。因为他名气实在太大。他知道,智者的下场并不好,中国历代都这样,这是人性。

我想,他跑到美国投资,与其说是试水,不如说是狡兔三窟,为自己的隐退,多作一个准备。

这事,我没法与他探讨,即使提问,他也不会回答。隐退,首先是隐,把自己最真实的目的,隐藏起来,如同张良当年对皇帝宣称,他的目的只不过是喜欢炼丹。

“所以,重庆走了一条正确的路。按股市的说法,慢牛比疯牛健康,我们要给重庆市政府一个大大的赞。”

他的演讲结束了,现场反映很热烈。我对所谓的房地产并不感兴趣,但我对他的思维方式感兴趣。一个高手,肯定思维方法上,有独特的地方。

我觉得,他喜欢从最基础最原始的问题开始思考,不是简单对房价进行技术上的分析,把它纳入中国历史进程甚至世界经济史中参照,是有底气的做法。

人性没变,经济发展的规律就没变。条件不同,所以发展的阶段和模式不同。这个逻辑其实很通顺,但大家就是没有注意到。

他在回答大家问题时,有一个回答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有人问他,为什么近段时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美国最高端的商务房产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