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百三十三章 道德堕落吗

第三百三十三章 道德堕落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是不是人变娇气了呢?”

“是的,当人的生命安全及生存需求满足后,心理上的需求却变得更明显起来,这也叫娇气。”

这个话题有失控的危险。当讨论一个问题时,新名词不断出现,新的方向左冲右突时,你就应当警惕,这样的讨论,恐怕得不出结论。

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讨论问题,是指相同教育背景或思维方式的人之间,可以交流。路遇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同与自己水平低一个档次的人交流,自动拉低了自己的档次。

胁尊者的教导历历在目:不与傻子辩论。

“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我们总在扬弃。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迁,我们不得不改变我们身体已经适应的习惯,不得不因此而改变我们的爱憎,也就是情感。”

我继续发挥到:“游牧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我们活动的边界越来越大,但旧时生活留给我们的爱好,却并不因此完全丢失。当我们的身体适应了游牧的生活后,内心就向往地域上的自由,旅行就成为一种爱好,保留了下来。当农业社会田园牧歌式的稳定被我们身体适应了后,安土重迁的习惯就保留下来了,我们对故乡产生了莫名的留恋。当工业社会到来,机械中规则之美显现,我们有的人甘愿在自己的角色中,扮演一颗优秀的螺丝钉,专业精神与极致标准的审美,就体现在对钟表的喜爱上。”

这一番美学概论,我没推敲过,仅属于可能性的推测。当然,我并不脸红,文科生嘛,就是善于假设。至于求证,那是他们理科生的事。

“至于这种趋势,周易其实已经有了原始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其最基础的理论模式加以运用,这就是它最厉害的地方。周易的三个基本性质为不易、简易、变易。其中,变易也叫生生之谓易,旧事物必然被新事物代替,这是趋势。”

“既然这样,人们也应该认识到,变化是常态,为什么内心却不愿意放下旧有的喜好呢?”

但两人水平相当就可以讨论吗?还得有几个条件。任何讨论,必须有一些两人都承认的基本前提,这就好比,数学公式,总得要建立在几个公理之上。还有一个条件,必须以逻辑限制,让某个论证自洽起来。

我们在讨论可能性时,离开了逻辑的束缚,虽然火花四溅,但流于浅谈。嵇康的教训,清谈而无结论,只有坏处。

如果对未来抱怨,陶醉于对过去的知识、思维甚至心理模式的想象中,最大的后果,如同那个所所谓的才子贾平某一样,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编筐编篓,难在收口。怕散漫,匆匆收拢话题吧。我赶快拿出结论:“所以,所谓道德堕落,其实是你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只不过你老了,大概如此。”

小苟的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旧有的喜好,这是多么精准的词,连我都没想到。

这涉及心理倾向问题,不仅仅用发展的眼光就能够解决。认识到是一回事,喜欢它又是另一回事。

“旧有的喜好,这个词好。小苟,我们前面提到过,人总是喜欢留恋过去熟悉的东西,包括思维模式。人们总是怀念旧时时光,老人们总是美化过去的岁月。那不是因为过去的世界有多么美好,但有一个美好,却在老身上真实地发生。过去的青春年少,对今天的垂垂老矣相比,的确是美好的。”

小苟仿佛明白了些,笑到:“确实,年轻人没感觉出年轻的好,年纪大了,当然感触很深。要不然,从情感上讲,老人们总是说:寿则多辱。况且,话语权,经常掌握在老人手中时,他们说的话,流传也广些。”

“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心理上的安全感。人们熟悉的东西,或者已经适应过的模式,在心理上会产生安全感。人们熟悉的行为方式,也会让人产生路径依赖症,这是安全感所赐。我们看人类进化的历史就知道,安全感的结果是渐次加强的。但安全感的心理依赖却并不同步。我们知道,今天的人们人生安全比过去好得多,但心理上,在面对新的哪怕是细小的变动时,也造成我们的不安。”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