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二百九十八章 盛世的古董

第二百九十八章 盛世的古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一连串的假的可能,几乎穷尽了买卖链条上的所有逻辑顺序,其中一个链条为假,就肯定真不了。怪不得,那位老大,上当这么多。

“以上只是跟你说了,在实物上造假的一些手法。在买卖上作假的手法,更是真假难辨。”爸继续说到:“最常见的,是在卖家面前说来源时,编故事。有编祖上传下来的,有编盗墓发掘的。等等,花样繁多。”

“所谓祖上传下来的,百分之九十是假的。你想,任凭你祖上再是贵族大户,经历国民革命,贵族没有了,经历土改,大户没有了,地主住着过去的房子吗?贵族还享受昂贵的待遇吗?不太可能。打土豪分田地,家具和器物也要分的,哪来多少祖上传下来的器物呢?很少,一般不要听信。”

这是社会常识,但中国人就这么怪,总是相信“家族传承”这四个字,估计与中国文化有关,家族的影响是印记在人们心中的信仰。历史的变迁是无情的,多少富贵子弟,零落沟壑,倒于路边,这是《资治通鉴》描写的历史常态,也是司马光写作的动力和原因。

“还有一种说是盗墓出来的,急于变现出手。大家要注意,盗墓的,基本上都是这方面的行家,知道这东西值多少钱,太便宜的东西,基本上是假的。况且,盗墓的和做假的,大都有交集,谨防上当。”

“正因为如此,做假才有利润冲动。这个瓷片假如值一万,仅是一个残片而已,一旦做假成功,上百倍的利润就来了。这样的暴利,有人会冒着杀头的风险的。”

他随后给我详细地介绍了做假的方式。

“一般进实验室进行鉴定,是在碗中一部分刮下一点瓷粉来。那么,一个整碗,你刮哪里的?”

“有残缺地方的那里。”我回答到,这是人的普遍心理,这么贵重的东西,完好的部分,都是舍不得破坏的,哪怕一丝毫的损失,都难以忍受。

“对了,这就是窍门。整个碗在做假过程中,都很完美,唯一有缺损的地方,一定是钧瓷残片那里,让你不自觉地就刮那个位置的瓷粉,用来鉴定。当然,结果注定了,是宋代钧窑的特征,对不对?”

这倒是,中原地区,盗墓和做假都有名。

“还有一种假,是真假混合,迷惑你的判断。先拿个小件的真货,当作添头,给你细看,这个真的东西迷惑了你的判断,最后买到的大件,才是假的。”

他指了指前面给我看过的装明代香炉的盒子说到:“这就可以做个添头,告诉你,我还有同墓出土的明青花瓷罐,你信不信?”

这是心理战啊,我服了。干这行,还真不是一般人。

高啊,听到这里,我才知道,造假真是高智商的活动,连面对高科技现代仪器,都有规避的办法。

这些方法我了解后,觉得有个问题。难道这个市场上,就没有值得信赖的东西吗?我问到:“前面你说过,拍卖市场和专家鉴定,都有可能是造假的渠道,这如何操作呢?”

“我只跟你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手上有一件真古董,你再找人造一个以假乱真的假古董。给专家鉴定的是那个真的,最后专家也签了鉴定意见书,当然,与这个意见书一起给买家的,是个假古董,你会察觉,你上当了吗?”

这狸猫换太子的做法,中国历代都有,虽然比较低级,但确实管用。有的,甚至还用在人身上。比如传统魔术,炮打活人,就是用双胞胎长得像的特点,送进炮口的人是老大,大炮一响,从外面出现的是老二,大家还以为是炮把这个人崩过来的,惊险得很。其实,此时,老大仍然在炮里,或者顺着专门通道,溜到后台喝茶了。

“这还是专家没有有意欺骗你。如果有的所谓专家不顾职业道德,进入分脏团伙,有意乱鉴定,那就更乱了。还有一种情况,这个专家本身就是个假专家,是造假团伙用资金炒作出来的人,那是就连环套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