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方外:消失的八门 > 300、谷

300、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就是五心谷的处境或者说是困境,叶宗清心知肚明。乍看上去这里是个世外桃源,但也有很多问题。情况是随着古时躲避战祸的族人不断迁入,积累成了今日的局面。

那些在外界经营产业,以利润购买物资运入天地秘境的掌花使们,虽然在谷中受人尊敬、享受很高的地位,恐也不是没有怨言。人都是有私心的,就算他们本没有别的想法,但假如被外人收买挑唆,保不齐就会生出乱子来。

叶宗清笑了笑,没说什么,但眼中却隐有忧色。五心谷这个方外世界能维持现状,主要是因为并不完全封闭。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与交换是单向的,只有外面的东西能运进来,里面的东西却运不出去。

理论上假如叶宗清突破了大成修为,催动控界之宝倒是可以把五心谷中的原产物带出去,但那样做相当于自损形神,只能偶尔为之。

这种只进不出的单方面供给关系,说实话并不合理,维系起来也很不容易。五心谷有六十位掌花使,看似人数不少,族人们需要的外来物资也不算太多,但三万多人的需求加起来就是沉重的负担了。而且所有的物资并不是白来的,在外面都是需要花钱买的。

五心谷在外面有产业,经营这些产业的利润,绝大部分都换成物资运进天地秘境了,而天地秘境里的物产是无法拿出来出售的。

五心谷门户外是仓谷村,村中还有两千多居民,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知晓天地秘境的事情,只有少数核心高层才知道。五心谷在外面的产业,基本上都是由各位掌花使经营,为了维持天地秘境中的群族生活,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此地给人的感觉就像使用着现代工业文明产品的原始部族社会,但生活很轻松,所有人都过得都很悠闲。他们之所以会采用那种野种天收的耕作方式,原因只有两个字——不缺。农作物的产量能满足需要,还能保有此地的自然风貌。

当地人也开垦田地——房前屋后小块的菜地,种得都是各种平日自家吃的蔬菜,有外面带进来的作物,也有当地特有的品种。五心谷中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手工业,还有豆腐坊、酒坊、榨油坊,很多人家都自己加工酱和醋。

离聚居地大约二十里外,整个天地秘境地势最低洼的地方有一个盐湖,面积超过十平方公里。当地曾经最重要的、有组织的集体劳作就是制盐。

早年间,各个村庄都得派青壮劳力轮流去盐湖制盐,所得的盐巴则按人数分配到各户人家。但如今已没有这项劳役了,因为外面的食盐非常便宜,也是最方便运输的物资之一。

此地族人看似无忧无虑、自给自足,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资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本地不产金属,锄头、菜刀、铁锅……都是外面的东西,还有其他的各种日用杂物。如今消耗量最大的外来工业产品很有代表性,就是各种型号的干电池。

当然了,掌花使也有掌花使的好处。无论谁成为掌花使,在天地秘境中都会拥有尊崇地位,各村落都会拿出最好的物产尽其所用,并为他们修了最舒适、最漂亮的院落,找对象的时候更是深受异性青睐。

其实并非只有掌花使才能出入天地秘境的门户,但出生于此地的普通族人,假如出去之后再回来是不会保留记忆的。出生在外面的普通族人进来之后再出去,也是一样的情况。

绝大部分族人都愿意留在天地秘境中生活,但也有部分人接受了教育,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自己要求出去。叶宗清支持这种行为,只是要求他们出去之后保守秘密,有些人便留在了外面帮助族人打理产业。

还有不少人出去之后,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复杂太乱,生活不易或者不舒服,陆陆续续又回去了,然后也忘记了在外面的经历。

五心谷虽然可以让族人出来,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大规模迁移人口,尤其是如今的户籍身份就是个难题,偶尔解决几个人还行,但不可能一次解决太多人。

还好五心谷有规定,所有废旧电池都得集中回收然后再运出去,不能随意抛弃污染环境。

这里的生活虽不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穿的衣服都是外面运进来的,饭基本上是老天爷的赏赐。绝大多数人已经很习惯这种生活,说得好听点就是享受上古天真之趣吧,并无心做出任何改变。

最近两代谷主特意拿了外面的教材进来,组织族人建造了学校,也想搞义务教育,主要还是这里的人不要与外面的时代太过脱节。但大多数人会读书写字之后就没有继续上学的兴趣了,因为学到的知识在这里确实用不上。

叶宗清还特意在五心谷中建了图书馆,让族人可以查阅各种资料,但是来看书的人也不多,就算来了感兴趣的主要还是休闲读物。当地虽然没有外面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每户人家生养并不多,基本上都是两到三个孩子。

这些情况,丁齐等人都看在眼里,听见庄梦周的话,冼皓突然说了一句:“这里的掌花使都很辛苦啊,叶谷主更是操心!”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