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光绪中华 > 第一二七章 征倭诏

第一二七章 征倭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有人都微笑着点了点头。

平壤郊外的清军大营,留守的四千人在唐绍仪的指挥下,正忙着将库存的枪械全部拿出来清晒,而且从国内传来消息,即将有三百门机枪以及几十箱子弹入库,足以应付一个月的所有枪械需求。

而在南方,南洋舰队的寰泰号和镜清号巡洋舰统帅四艘炮舰以及两条运煤船,从宁波出发,向着东方的琉球驶去,同日,广东舰队也派出舰队及运兵船,两千人的海陆军队,向琉球进发,在琉球被日本再度攻占不到十天后,大清的《征倭诏》已经遍发全国,南方的军事行动由宋庆全权指挥,这一系列的行动,也通过电报线路及时地传回到北京。

在北京,我每天呆在军部的时间远远比呆在内宫的时间长,借着这次对日本宣战,我有许多军事,政治,以及外交上的动作正好借此机会着手进行,比如今日就要颁发的《大清预兵诏》:诏书规定,除西北新疆诸省之外,全国各省,均行整编军队,全国动员,由军部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试行李鸿章拟定的《国防法》中的预备役兵制中的一些条例,为过两年颁行《国防法》打下基础。按照这份办法,全国可以在两个月之内动员并武装一支四百万人的军队,这个数字恰巧与英法人士的判断基本一致。而如果战争需要持续一年以上的话,那么一支二百万人的预备队也可以在这个期间完成初训和武装。

在政治上,因为战争财政压力巨大,在战争期间,暂停发放有产业旗人的钱粮,若有在非常时期煽动不满者,以谋逆罪论处。

闵妃气的浑身发抖:“滚!没人和你们合作!”

“是吗?”,井上馨拍了拍走到他身旁的全宏集的肩膀,换了副欣赏的笑容,像是说给闵妃听,也是说给全宏集听:“很好,全大人做得很好,十二个侍女想必很快就要到达北京的皇宫中了吧。听说中国的皇帝送给贵国国王女人,朝鲜这么做,想必清国皇帝陛下会很开心的。”

闵妃浑身一震,颤抖着伸出臂膀指着全宏集道:“你这个小人!不是说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必须由我亲自定夺吗?你……你胆敢擅作主张!”

“殿下,臣也是为了朝鲜。”,全宏集全无恐惧,笑着对闵妃道:“王妃请安寝,臣——告退。”

偌大的大殿里,只剩下了仍旧颤抖着的闵妃,侍女们早就因为害怕王妃会将脾气发到自己身上而逃到不知何方去了,闵妃突然觉得很孤单,很需要别人的帮助——就像她的国家一样……

外交方面也有许多地方要沟通,首先要弄清楚英国人的态度。以许景澄,李鸿章的侄子李经方为首的外交使节团,从天津出发,经海路向欧洲进发,在与欧洲人沟通之前,大清必须要在战场上立得先机,到时候即便有干涉,那也是先zhan有利之机。

同时辽东各省的军备情况也陆续呈奏上来,诏命由左宝贵节制的辽东兵马三万余人,已经在延吉集结完毕,只待旨下,即行渡江作战。

在诏书下达后的几天内,直接的战事只有琉球光复战,而朝鲜这个我预料中的正面战场,居然还没有动静。这也让我有点摸不清头脑,日本人怎么还不出兵?海军在巨文岛到元山一线,已经布下了数道防线,难道日本人不从这里走,还有其他什么路不成?一张摊开的远东地图前,我陷入了沉思。

与此同时,东京皇宫内,天皇与伊藤博文,两位亲王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御前会议,在汇报了备战与征兵的状况后,天皇有些心潮激荡,在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后,大日本,终于开始宣布国威于四方了!

“伊藤,依你读史,清国目前的状况,很符合即将大乱的前兆吗?”,天皇饮着茶,虽然每天一餐已经保持了许久了,但是仍旧能感到腹中一阵饥火,饮茶也是压制这种饥饿的方法。

伊藤博文脸上很放松,心情也很放松,在接到朝鲜递回来的情报之后,他一直很轻松:“陛下,清国目前皇子年幼,宗室不振,一旦清国皇帝归天,边镇强而京师主少国疑,正唐末之相也。”

明治天皇放下茶碗,微微笑了笑道:“若如此,国家有望矣。不过伊藤君,这个计划能行吗?朕听说清国驻朝提督袁世凯,可是个聪明人啊。”

伊藤博文脸色凝重起来,随即点了点头道:“这个人臣还没有完全摸透,从平素的表现来看,此人像个流氓,但是今天得到消息,云说袁部已经回到平壤,南方战局已定,照此看来的话,此人必将为我皇军大敌。臣有罪,以前的情报工作做的还是不够细。但是井上君也同时报告,那十二个自小用朝鲜语教育长大的孩子,已经被袁送往北京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