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滴血瞳 > 第九百一十九章

第九百一十九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圭指玉圭,是战国时期大臣“朝勤礼见”时用以区分等级与职能的礼器;在当时,大臣死后入葬时往往有“奉圭入椁”的礼仪,就是手里拿着玉圭装入棺椁,而一些不愿放弃生前高官尊位的“官迷”大 臣,其魂魄有时会宿寄于玉圭之中,就会变成所谓的“圭鬼”。

这种鬼本不属恶鬼,但如果尸身手中的玉圭被拿走的话,就要另当别论了。 在历代的盗墓者中,曾经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宁拾糠秫不携圭”,意思就是宁肯捡一团糟糠回去,也不能把玉圭拿走,其原因就是害怕由此激怒“圭鬼”引起起尸。虽说不是每一个手里拿着玉圭的死者都会因玉圭被拿走而起尸,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这种敏感的东西还是不动为妙。

“听不懂……”姜帅摇了摇头,“觉得你们说的东西太深奥了,我一丝一毫几乎都听不明白。”

“慢慢地你就会懂了,人都是循序渐进的,不是吗?”我笑着说,“我倒是觉得,这好像就是一个所谓的‘器灵’在抓交替的一个过程,估计那孩子十有八九成为新的‘器灵’了”

在民间的说法,意外身亡的人死后就会变成鬼魂, 因为是意外身亡,所以必须在出意外的地方抓下一个人来当替身才能去投胎转世,而被抓来的人又得继续找下一个替身,这种抓替身的行为就是抓交替,例如有些经常发生溺水意外的水域,就会有人说是水鬼在抓交替,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在这发生意外。

但若是冥渠失败了的话,鬼魂将会一直滞留在那道器当中,变成“器灵”

自战国伊始,炼丹术开始盛行于世,人们坚信可以通过服食丹药的方式达到长生不老或成仙的目的,汉朝以前,炼丹术主要以黄白术为主,其原料大都是汞、铅、锡等重金属物质。

到了秦汉,逐渐有了“金丹术”,其原材料增加了一些非金属物质,但大部分仍以重金属为主,时到隋唐,金丹术仍为大多王公贵族所喜嗜,但众所周知,丹药是要配合众多道教学派的“心法”来服食的。

茅山、全真皆有心法,虽细节之处有所差别,但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懂“心法”者服丹,可增元补气,延年益寿,但若普通人服食这种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东西,不但不能长生,反而容易被毒死。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因服食丹药而中毒身亡,时至唐末,以金丹为主的传统丹药渐渐失去了王公贵族的信任,为了重新博取这些王公贵族的信任,这些方士们便发明了一种骇人的丹术——赤灵丹。

姜帅清了清嗓子,看向了窗外,颇为不自然地扭了扭脖子,“嗨,真是有些恐怖的啦,在这深更半夜说这个,确实有些……”

“哈哈哈……”崔明伏开怀大笑,“小子,你就直接说你怂了不就行了吗?”

但是他的话音还没落下,车子猛地一抖,姜帅顿时来了个急刹。

“喂,你要干嘛?”崔明伏大声呵斥。

“我我……”姜帅的声音顿时变得有些颤抖了,“我刚刚好像撞到一个人。”

所谓赤灵丹,其原料并不是传统的重金属材料,而是活人,早期的方士们大多精研道术,将人炼成丹药时,会想方设法将人的魂魄封禁于丹药之中,这种丹药人服食以后并不会中毒,相反的还会产生类似于兴奋剂的作用。

一时间,这所谓的赤灵丹便又开始在上层社会快速风靡,但用人炼丹不同于用金属炼丹,要涉及到风水问题,大部分赤灵丹的丹房都修在深山至阴之处,炼制方法亦严格对外保密,这“炼尸窑”便是炼制赤灵丹的容器,学名“金身匮”,“炼尸窑”仅为俗称而已。

而那奇特的丹炉,既有一部分称之为“炼尸窑”,还有一部分称为“炼尸釜”

其成分大概为蒙脱石,其材料构成大致与普通家用的水缸相仿,如果有活人惨死于缸内,由于其环形的结构以及特殊的材料构成,死者的冤气很维发散,便很容易积存在四壁之中,而到了后世,一些不法之徒干脆用汉白玉或死玉打造“金身匮”,让其四壁吸冤引孽的能力大大加强,并且直接将活人烧煮于此内,这种东西便是“炼尸釜”,即使其中死不了几个人,其威力仍旧不可小视。

而这种东西,就和那一种名字叫做“圭鬼”的玉器是同一种道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