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滴血瞳 > 第四百九十五章 纸扎童子,撒帐钱

第四百九十五章 纸扎童子,撒帐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以,后世在制作纸扎的时候,便吸取了这说唱俑的艺术特点,身材比例不协调,类似于侏儒的体形,但实则是在和一般的纸扎童男童女进行区分,这社管阿姨,若无其它高人点播,她自是懂得比较多。

“阿冰啊,你要是还不出现的话,妈妈就撞死在这门框上面了……”舍管阿姨说着,便要往那厕所的大门之上直直地撞了过去。

看到了这一幕,我赶紧上前,擦,再不出手的话,估计就要出人命了。

我一把拉住了她,“阿姨,您别想不开啊——”

这老阿姨卯足了力气要撞门而去,但是没有想到,自己的胳膊却被人给一把拉住了,猛然回头间看到了我,“啊”地大叫了一声,便昏了过去。

一开始,人们用竹篾、芦苇、高粱秸扎成各种家具器皿人物,糊以色纸,饰以剪纸,为死者焚烧。颜色有单色的、衬色的、结合涂绘的,的广东佛山的“铜衬料”、“铜写料”等,颇为富丽。

若论起源,则需追溯到尧虞舜时期,人们认为以活人为牺牲过于残暴,便束草拟人,名曰“刍灵”,经巫师念咒作法,以示具备人性,然后焚化。因而凡祭天地、神祇、先祖等,杀人祭祀的野蛮迷信逐渐被“刍灵”替代,佐之以牲畜,沿例成习。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活人殉葬逐步被废除,改为木俑殉葬;秦汉以后,制陶业的兴旺和普及,陶俑又逐渐代替了木俑。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的前几天,市井街坊里开始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缎带、五彩衣服等,这些都是扎好架子糊上纸制成的。其中还记载:“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

所以在每年的七月十五的中元鬼节,又叫做盂兰盆节,便是由此而来。

“怎么这样子?”我看着倒在了地上的社管阿姨,擦着自己额头的冷汗。

崔明丽倒是推了我一把,“愣着做什么,先救人啊”

手机用户请浏览 <a href="http://m.bqg8.cc" target="_blank">http://m.bqg8.cc</a>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与此同时,我还留意到,这放置在厕所门口的一对纸人童男童女,他们的身高还颇具特色,只见,他们的腿部和上半身丝毫不成比例,上半身特别长,下半身十分的短,这让人觉得这两个纸扎的童男童女有些类似我们日常所见的“侏儒”

擦,这舍管阿姨真是厉害,单单这个细节都把握这么好,若是扎制的纸人为常人孩童身形的话,那就是赠予厕神紫姑的佣人,但是若是像是面前这侏儒模样的话,那却是赠予侧身紫姑的“艺伎”之流。

这种说法则是来自于我国汉朝时候著名的陶俑——说唱俑

说唱俑是中国古代表演滑稽戏的俳优造型。它的特点是诙谐、幽默,多为一人说唱,以小鼓击节伴奏。击鼓说唱俑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一位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艺术家截取说唱艺术最精彩的说唱举动,利用形体夸张及人物面部表情变化来突出艺术形象。

看似头大身小,躯体粗短,身材比例失调,但恰恰如此,其丰富的说唱内容醉人的表演形式,及演艺成功者的自然流露,被刻划的惟妙惟肖,恰到好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