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宫为准的标准时

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宫为准的标准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兴安领命,将文书交给了小黄门。

北京观象台,位于北衙贡院对面的明时坊,也是钦天监的衙门所在。

正统四年正式落成,占地四百余亩。

这座浑天仪被朝鲜使者用一样的仿造方法,复刻到了朝鲜。

就是用木头制作一比一模型之后,回到朝鲜用铜铸造。

后来浑天仪的历史,被韩国偷了去。

喜欢偷,这不是南衙僭朝或者瓦剌的专有。

喜欢偷大明的各种东西的人海了去了。

在西汉时期,落下闳就造过圆仪,东汉贾逵在圆仪上加了黄道环,改称为黄道铜仪。

东晋时孔挺制造了由六合仪和四游仪构成的两重铜浑仪,以后又逐步增加了三辰仪。

唐代李淳风所造浑仪已有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重。

韩国在韩币万元纸币上,把浑天仪印上,并且说浑天仪是他们发明创造。

时隔将近六百年,大明都没躲过韩国的偷。

偷,就是硬偷。

朱祁钰看着手中送来的图纸,看了许久。

"送于吴敬,让他看看有没有用。"朱祁钰拿着兀鲁伯的天文表、六分仪图纸,这些文书中,还有很多数学论述,让吴敬先看看。

北宋的沈括对此作了简化,将三辰仪中的白道环去掉,改称浑仪。

元朝时候,郭守敬郭老神仙,喜欢跑到大洋、大漠里观星,就将浑仪再次简化为了简仪。

这种简化,并非简化功能,而是将其形制简单化,方便四处带着跑,分为了赤道经纬仪和立运仪(即**经纬仪)。

正统二年二月,北京钦天监监正皇甫仲和等上奏,南京的观星台设有浑天仪、浑仪、简仪、圭表等仪器,而北京在朝阳门外城楼上观测天象,却没有仪象。

皇甫仲和要求派本监官一人前往南京,监督工匠先用木如是造之,运到北京后再用铜铸造,将郭守敬的二十多种天文仪器尽数复制到了北京观象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