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北宋当明君 > 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官场的潜规则

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官场的潜规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是在激发民变!

稍微有几个有心人,带头振臂,就是联袂数十个州县跟着遭殃。

以工代赈的法子,并不是普世的法子,任何灾祸都套用以工代赈,良政就会变成恶政。

赵桓当初以工代赈,赈的是兵灾,而现在这是水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官家仁善,恩泽四方。”赵英记下了赵桓说的话,顺带着拍了一句马屁。

“是。”朱琏没有犹豫的说道。

虽然她早就接到了赵桓要回京的消息,也早就收拾停当,准备跟随官家一起回京,但,官家说了,她就准备照做。

她不愿意在官家正忙的时候,给官家添乱。

汴燕驰道的修建,果然是一个极其明智的抉择!赵桓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决策的正确。

此时从燕京赶回汴京,只需要两天的时间,不管是出现什么乱子,都能赶得上。

赵桓没有理会这句好听话,继续说道:“还有苏州知府押解进京之事,暂且缓一下,让其戴罪立功,好好赈灾抚民。”

赵桓的罢黜苏州知府的圣旨到了汴京,之后被迅速执行了。

但是李太宰在札子里,为苏州知府求了情。

赵桓这才知道为什么自己在汴京时候,一天到头忙的头昏眼花,札子都批不完,感觉整个大宋朝就是个大漏斗,事情多的处理不完。到了沈州却每天收到各种问安札子的原因。

这都是大宋朝的潜规则,官家远征辽东郡,身处大宋最北端,战事大于一切。

“嘱咐李太宰,不能按着工赈院那套,以工代赈的法子去赈济。等百姓安定复产之时,再言工赈。”

“眼下当务之急,是让百姓们吃上饭,穿上衣,不受风寒之苦,让胡元带着御医院的御医和学生去灾区。”

赵桓看着李纲的札子,让赵英记了下来。

以工代赈,是有条件的。

像水灾这种突发性的大范围的灾祸,稍有不慎就是民变,干活才给粮食吃,饿着肚子刚经历洪灾的大宋百姓,你让他们干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