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 第七十八节 真是大手笔

第七十八节 真是大手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些人大部分心比天高,才比纸薄。人人都想做第二个张汤,第二个主父偃,第二个司马相如。

他们死也不愿意离开长安,因此当带来的钱财花光之后,就只好靠抄书为业,过着非常潦倒的生活。

张恒觉得,印刷术的出现,倒是可能救了这些一命。

他们继续呆在长安,可能什么也捞不到,可是若拉下面子,去地方郡县给当地官员做个幕僚之类的,倒是有混出来的那一天,就像程惠明在长沙郡不就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吗?

其实,地方上特别是南方和北边的郡县,对于有一定文化的读书人是非常饥渴的,若他们肯去那些地方发展,假以时日未必不能以两千石高官封疆大吏的身份重回长安。

这倒是事实,在没有印刷业的今天,各种图书、朝廷的邸报全是靠着一些专门给人抄写文字的人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写出来,并传遍天下的。

张恒还记得,后世流传的班固投笔从戎的典故中,班固从军前就是在洛阳城里给人抄书为生。

“若是仅仅因为这样就没有了生活来源,那么这些读书人读的书,到哪里去了?”张恒笑了一声,答道:“树挪死,人挪活,靠抄书为业终究不是什么正道……”

话虽如此,但是张恒以前在君子学馆求学的时候,也曾经给人抄过书,因此张恒多少还是知道一些抄书业的事情的。

事实上给人抄书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还在求学的学子,由于家庭并不是很富裕,能够凑足给他们求学的学费就已经很不容易,因此给人抄书算是勤工俭学的一种,既不失了读书人的尊严,又能够体面的赚到一些钱来补贴生活。

“先不说这个了……”刘据知道张恒说的有道理,但事实是,很多读书人都似乎有个通病,不大愿意从基层干起,而且去南方太热,北边太苦。大部分人未必受得了那些地方的气候环境,因此还不如待在长安碰运气。

刘据拉着张恒走到一边道:“张先生上次在长安,又为社稷献上了一条妙策和一件奇物……在下这次来,主要是就是奉圣天子之命,给先生送些东西……想必先生也是知道的,先生献上的计策与奇物,不大好公开让他人知道,免得为外人察觉……”刘据颇有些愧疚的道。

“却没想到,上次的功劳还未酬赏,先生就又为社稷建功了……”刘据苦笑着道。

雕版印刷一旦大规模应用,毫无疑问,算是断掉了很多家境并不宽裕,只能说是中等家庭的读书人的一条开源之路。

为了赚钱,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资本家。

张恒接着道:“再者说了,这些人并不多,若他们愿意,完全可以去地方郡县官府中任职嘛,何必吊死在长安城?”

刘据听了也哑然一笑。

如今滞留长安,靠抄书为业的人中倒有大部分是来自关东各地想来长安获得贵人另眼看待,从而青云直上的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