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十国千娇 > 第三章 卫国夫人、绍哥儿及玉莲(3)

第三章 卫国夫人、绍哥儿及玉莲(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郭绍等人的统帅是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但并不那么容易见到统帅,半天了甚至连张都指挥使的影子都没见着。

过了很久才看到一队重甲骑兵举着旌旗团团护卫着一员大将从校场外过来,只看见骑兵中有人披着红色斗篷。他们从军阵前面策马而过,张永德的脸都没看清就走过了。

然后听见前面有人大喊道:“枢密院令,五日后出征!尔等都备好用物,三日内到各营兵房,预期不到者以擅离职守论罪。不得有误!”

校检台子上的大将就站了一会儿,兜一圈很快就上马大摇大摆地离场。过得一会儿郭绍这股人马的指挥使才骑马回来,指挥使叫王德功,是个中年圆脸大汉,一嘴黑胡子,这家伙郭绍倒是认得,因为指挥使才是直接统帅他们的将领。

按周朝禁军编制,作战训练时都通常以一个指挥为单位,五百人;往上的高级统兵大将一般不会直接过问指挥以下的具体事务,只有指挥使才是中下层武将士卒的直接领导者。指挥下设五个都,每都约一百人,长官是军使或都头;都下设四个队,每队二十多人,长官称十将。郭绍就是十将,手下有二十多兵。

说罢郭绍找了一身干净里衬,一大早就打井水沐浴。料峭春寒时候,敢直接打井水上来洗澡的人,身体一定很好。据说作战之前换清洁的内衣可以有效降低受伤后伤口感染的风险。郭绍到古代后也依样画瓢形成了一个习惯,披甲之前若有机会,务必沐浴更衣。

才打造好的胸板甲正挂在卧房的木架上,今天郭绍并不打算穿,还不是去出征,没必要打扮得与众不同。他照常穿环锁铠,全身铠甲重五十多斤需要叫老黄进来帮忙才能披好,然后取了墙上挂着的一把护身障刀,长兵器和弓箭都一律不带。

郭绍手按佩刀从卧房里走出来时,已变成了一个浑身被铁甲包得严严实实的铁人,沉重的金属泛着幽冷可怕的光泽,走起路来都哐当直响,步伐厚重。

老黄见东家的打头,眼里露出敬畏之色,门外的玉莲神色也是一凛,俩人弯腰向郭绍行礼。武装让郭绍脸上的柔和也消失不见,一道剑眉露出不怒自威的气势,平素的绍哥儿摇身一变成了郭十将。

不一会儿,铺子外面有军士喊郭十将。郭绍便大步向前门走了出去。

大街上贩夫走卒避之不及,谁都不敢惹一群披甲执锐的军士,哪怕他们没有仪仗甚至是步行。五代十国武夫地位高,从东京到地方各城池的武夫大多是常年征战杀人如麻的职业军人,若是有职位的武将飞扬跋扈,地方官也基本拿他们没办法,老百姓谁敢招惹。

步行至城北校场,从城中各处家中和驻地的将士也陆续赶到,一时间尘雾蔽天人山人海,眺望过去好似一片铁水钢海。

职业军人的家眷随军迁徙,禁军长期驻扎在东京附近,所以大多人的家也在东京。没有战事的时候,除了轮流上值驻防的部队,别的将士常常可以回家休整,还能把军饷钱粮就近拿回家里;因此不少人也像郭绍一样,径直从家里四面赶来集结。

上万人在一个校场上,起初有点乱糟糟,等时辰到了就开始整顿行列,各指挥清点人数上报。整个形式不同,但程序和郭绍在现代军训时好像也差不多。将士们分开腿昂首站立,行伍十分整齐整肃,起码看起来禁军很有点精锐的气象。

这帮人不仅是衣甲一致队伍整齐好看而已,还有些看不见的东西。就如郭绍披的一身铠甲五十多斤,若没有点力气穿这么重还要带兵器等物走路都吃力。还有那些远程神臂手,厉害的从小就训练,一般也起码要练个三五年,不是随便拉几个壮丁就能凑数;各军步骑也是身经百战,血里火里留下来的种子,历经几朝从未停止过征战。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