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女汉子系统[末世] > 第86章 城

第86章 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文学通行含义并不简单地把文学局限在魏晋人设想的狭义的审美领域中,。文学的文化含义无疑有其合理处,文学呈现审美景观,但长期以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无法与社会文化规程分离开,这一点集中表现在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魏晋时期,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文史正式分家。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陆机:“诗缘情”

钟嵘:“滋味”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文学活动的文化含义: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的文化形态。

1、魏晋前,文学泛指一切文章

“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文学、德行、言语、政事为孔门四科;

诗有多方面作用;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

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

2、西方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查里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fineart)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术”;

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的追求;

四、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作为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宗教、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古希腊

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文学(rature):14世纪自拉丁文ratura和rae引进

三、文学作为审美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在中国大致完成与魏晋时期,在西方完成于16-18世纪,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1、中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