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一百七十章 别讲不白讲

第一百七十章 别讲不白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复以自知”,复卦,在老子的解释为“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是老子最推崇的生命方式。孔子把这个静,表达为自省,达到自知的地步,这是成功学的范畴了。诸葛亮诫子书中说“宁静以致远”,自知者明,明白了,就想得通走得远,道理是一样的。

用损卦的道理,生命在于运动;用复卦的道理,生命在于静止。

但六三爻的爻辞却让我颇费思量。周易原文却很有道理,在我们生活中,这段话非常有用。三个人在一起,肯定有一个人要有损失。因为,只有那阴阳相合的相个人才是互相利益的,另一个当然要受到损失了。比如谈恋爱,第三者进入,当然有一个要受害。比如三个朋友,总有一个人始终处于弱势,这也符合我的人生经验。如果一个人呢?总要找一个朋友,以达到阴阳合和的境界,所以说,一人行,则得其友。

孔子对周易的理解,以及南老师对系辞的解释,都符合当年董先生教我的重点:卦的重点不在辞,而在象。

在这种哲学的指导下,我终于有所开窍了。易经是一部讲变化的书,从来没有不变的道理,如何灵活地运用变化,就是学习易经的收获啊。六爻的阴阳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啊,只要把握了趋势,就可以掌握变化的决窍啊。

比如,益以兴利,这句话,不是说得了财要散财的意思吗?如若不然,就是积富招盗的意思吧。

比如,困以寡怨,就是人在穷困的时候,也就很少有人埋怨你了。如果你没穷困,也要把自己划定一个范围,自已给自己原则,也可以起到寡怨的作用的。

我在研究复卦时,没有想到与邵康节的诗联系起来,但南先生的联系,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比如朱老先生教我的周天运行法是动法,是阴阳流动的意思,那么邵康节的诗,教的是静法,是复卦的道理。如果真是这样,在一阳初动之时,静待阳气产生,可以达到固本培元的效果吗?冬至要来了,我想要试试。

“易曰:憧憧往来,从朋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这一段话,是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孔子在系传里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话。第一句话应该是讲人的思想,一旦产生一个想法或者情绪,就产生了联想、感想、理想、幻想,杂乱纷呈,一团乱麻。这是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平常面对的就是这个。这句话在周易中是咸卦的卦辞,这是我早已熟知的东西,反映复杂的心理状态,也反应一个人处于纠结、矛盾之中。但后面孔子的反问,却在我心中造成了一个大问题。孔子的意思是:有什么好想的?天下的事都是殊途同归的东西,知道一,就行了,有什么好考虑的?

但是,这个一,是什么?从哪里来?怎样把握?我一直不知道。但南先生的解释却让我更产生了新的疑惑:他认为这个一,是静的意思,是回归能思想的那个能,能本身是空的。那么,那个能,究竟又是什么呢,如何达到呢?他不讲,我又陷入了新的问题之中了。

他有些解释,只解释一半,但我以为并不伤害原则。比如系传中有一句“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这是孔子对豫卦卦象的描述。南先生解释重门击柝时,说是加锁锁门的意思,这个大概是类比。重门击柝原意应该是这样解释的:重门,就是设很多道门。这点从卦象上就可以解释,五阴爻,中间一个阳爻,象征五道门。击柝,是古代的一种制度,是打更巡逻的意思,有防火防盗的措施。当然,这样的作为,只能导致一个后果:等待强盗的到来,最终逃不掉被抢的命运。

比如,损以远害。损失就是损失,何以远离伤害呢?这是不是失财免灾的意思?有时,不在乎小的损失,可以避免更大的灾祸。

以上的思路,是不是有“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味道?是不是任何收益,必有成本的味道?是不是没有成本的飞来浮财,也含有飞来横祸的基因?

比如,按周易的说法,要避免质变,就先控制量变,在量变中适当反向操作,就不会达到质变的后果?要想造成质变,就先在量变上下功夫,顺周期操作,最后促成质变的发生?在这经济学上,顺周期操作久了,轰轰烈烈地增长,最后带来周期性的危机爆发,这是从量变到质变。所以,有时逆周期操作,反而可以避免至少是推迟危机的到来。

人也是这样的,损卦,是损失,比如男女构精,我们付出了体力,付出了生育细胞,但却使夫妻和谐,避免了家庭的破裂。在这点意义上说,无性婚姻,是不可能和谐的。况且,这种损失,还有可能得到新的生命,这就是重大收获了。但新的生命产生了,就是三人行了,必有一人损,女人把关注点转移到孩子身上的话,男人就该受冷落了。这种损益互换,真是有意思,几乎可以占满你整个家庭、整个人生。

就是在身体健康上来说,出汗是水分损失,锻炼是体力损失,但小损失,可以沟通阴阳,避免身体出现大毛病。但如果练过了,成了大损失,就是顺周期操作了,就容易练出大毛病来。

虽然南先生的表述不太严谨,但他确实没有离开过周易表达的中心思想。阴阳对待并互相转化的思想,辩证思维并存于一的思想,生长发育直到消亡的思想。所以,他的讲述是有价值的。谁没有小过失呢,只要没有原则性的大过就比较好了。就连孔子也自称“五十而知易,可以无大过矣。”我们不要太苛刻,因为自己也懂得不多。

孔子喜欢把周易的卦象都往天人合一上扯,喜欢往人情社会上说。这恰恰是我以前所欠缺的,也正是南先生所擅长的。对于“损”卦,在预测中,我通常把它认为是一个不好的卦像。上卦是艮是山,下卦是兑是泽,山上泽下,彼此交流不畅,是有损失的迹象。虽然有土生金,但金还要生这么多的水,可见是我生它,有损失。

但从此卦的爻辞上说,仿佛与这种预测判断没什么关系。比如六三爻的爻辞上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孔子对它的解释也非常奇怪:“天地细蕴茵,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有什么对应关系吗?

南先生虽然对这爻辞本身的意义作了许多描述,讲了几个故事,但没有对这个爻辞与卦象的对应关系讲清楚,至今我也只能按象来分析。

上卦是个阳卦艮,下卦是个阴卦兑,男上女下,所以象征男女构精,这个构也是交媾的意思,所以说它是能够产生万物的,这个好理解。孔子是按象来解释,当然八卦最重要的是象。当然有山有水,也是万物化醇的基础,这也好理解。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