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好女婿 > 第636章 山东移民

第636章 山东移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过这一批的木头便有四五千料之多,足够建造五艘四桅盖伦海船。而这只是第一批,傅春在辽东留下了人手,这个冬季会有第二批乃至第三批木头运回舟山来,并且以后每年都会有。

而有了辽东源源不断的木头供应,舟山以后船只会越来越多,水师实力越来越大

而且三万百姓组成的庞大队伍,需要的粮食很多,也需要补充一二。

船队停靠在距离黄河入海口南面不远的庙湾,是一处不小的海港,当初崇祯乘船难逃时,便是由庙湾上岸去的淮安。

陈越当江北总督时,鉴于庙湾是海上进入淮安的门户,在庙湾设置了一个千户所,留有士兵数百镇守,领兵的千户还是平南军的老人,是吕泰的部下。

船队中有吴平属下的老兵,一上岸便和庙湾千户所进行了接触。听闻船队是奉齐国公之命迁移山东百姓前往舟山,该千户命令手下协助百姓上岸,并提供了干柴盐巴等等,甚至有大量搭建好的窝棚可供百姓暂且避寒。甚至还有数名大夫,专门为船上百姓治病。

看着殷勤的百户和庙湾海岸岩石后那一排排的窝棚,李彦直暗自感叹齐国公势力的庞大、布局的深远。从这窝棚来看,分明是早有准备的样子。

而山东的百姓就是最好的移民来源

派出了一艘快船往舟山报信,告知第一批移民的人数规模,请舟山做好接受移民的准备,然后李彦直便带着三万百姓乘坐三百余艘船只出发了,三百多艘海船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

好在大海无边无际,又是往南行顺风顺水,冬季也没有多少飓风大浪,一路靠着海岸往南行驶,行进的还算顺利。

李彦直乘坐的大船在船队的正中,有吴平拨付给他的一百舟山水师船员为基础,李彦直自己又是举人的身份,在随同南下的人中提拔了一些秀才童生功名的读书人辅助自己,很快把船队掌控了起来。

每艘船只都任命有名望的人为首领,负责安抚船上百姓,负责食物发放等一应工作。

果然,还未等李彦直开口,庙湾千户便殷勤的问船队需不需要粮食蔬菜,那当然是需要的,于是没有两日的时间,便有上千担的大米以及大量的咸菜送了过来,其中竟然还有好多样式古怪从未见过的鱼肉罐头。

当然,这些粮食都需要花钱购买的,不过价格却也不贵。至于买粮食的银两,在上船时李彦直和随同迁移的富户士绅们商量好,各自拿出一笔银子来,用于沿途的一些花销。

在庙湾休整了两三天时间,等百姓们缓了过来之后,再次扬帆起航,继续向南方而去。

这一次再没有在沿途停留,而是一直南下,十天之后船队终于到了舟山岛。

舟山岛上,钱枫林是最忙的人,就在移民船队到达之前,他刚刚接受了一批来自辽东的木材,傅春在辽东满洲部落采购的木头,借着西北季风终于运回了舟山。大量的木头扎成木排拖拽在帆船之后,严重影响了船速,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从辽东返回到舟山。

又设置数艘快船为传令舟,由熟练的水手驾驶,专门负责消息命令的传送。

白天以桅杆上悬挂的旗帜为号,统筹整个船队的行止,夜晚则在桅杆上悬挂不同颜色数量的灯笼,来传达自己的命令。

整个船队虽然庞大船只众多,在李彦直的统筹下却井然有序,一路向着南方行进。

昼夜行驶,三日后,船队便到了海州附近海面,鉴于船上粮食补给还多,李彦直并未下令到海州靠岸,而是继续向南行驶,十余日后到达了淮安府附近。

对众多的百姓来说,长久的船上生活很不适应,好在是冬季,没有疫病传播的土壤,不过还是有很多人身体很不舒服,为了防止生病,李彦直只能下令靠岸休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